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以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着力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农学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劳动教育具备最天然最本质的优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劳动科学赋能,通过“沉浸式”的劳动教育,串联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任务,将劳动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四育”之中,构筑“五育融合”视域下“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培养的全程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介入。
以劳树德:将劳动教育贯穿思政教育
将劳动教育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是培养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将劳动教育与“四史”教育深度结合,在每周政治理论学习、党团课和主题班会中开设劳育专题学习,让学生深入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开展“耕读大讲堂”,邀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对个体发展、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副书记、辅导员加入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在理论课程和日常思政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学,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以劳增智: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在农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重中之重、不可或缺。根据农学大类专业特点,农学院将劳动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设立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主要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学习,每个本科生每年的劳动实践逾50课时;依托学校场站、示范站和现代化农业企业,建立了一批劳动教育和耕读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专业技能和专业本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和认知层次,连续多年开展“小神农多熟种植活动”“小麦和玉米高产竞赛”“三夏生产实习”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劳动实践,并在本科生群体中形成活动竞赛“全覆盖”模式,让每一名学生亲自参与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籽粒渐满”。
以劳强体:将劳动教育结合第二课堂
推动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依托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助力春耕夏播生产”“田园使者”等社会劳动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乡村振兴”“赛事服务”“社区服务”等各类主题组织校内校外公益活动,尤其在十四运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及“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广泛动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学生在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中淬炼劳动精神;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行动,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劳动最光荣”理念,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以劳育美:将劳动教育融入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院持续深耕学院三楼“赵洪璋文化长廊”,日常开展学习赵洪璋院士、李振声院士、王辉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扎根杨凌、服务三农、艰苦奋斗、矢志强农报国的先进事迹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好逸恶劳,毁也”的劳模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先进劳动典型和自身劳动中,树立担当意识,涵养劳动精神;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系列“五谷画”艺术创作大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精美艺术,提升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结合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线上线下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